西鐵城掌控“中國時間”?
2001年7月,雙方簽署補充協議,由高華電氣承建低頻時碼臺。而后高華電氣在西安政府的主導下進行了改制,分立成高華電氣和高華科技。
分立后的高華科技又經歷多次重組,到了2005年,該公司大股東已經變更為四川飛亞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2006年日本鐘表大鱷西鐵城的蹊蹺進入卻讓事情變得復雜起來。
本報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國家授時中心在2006年5月12日通過中科院辦公廳向信息產業部遞交了《關于申請在河南商丘市設置低頻授時發射臺的函》,該函于當年7月12日得到信息產業部的批準。
但在國家授時中心上報該函之前,高華科技兩個重大舉動突然出現。
其一是高華科技與國家授時中心簽訂了這份協議書。協議書規定了高華科技負責建設低頻時碼發射臺,并且成為國家授時中心在低頻時碼授時技術的電波鐘、表應用及產業化領域唯一中國區合作伙伴。
其二是2006年6月份,高華科技四川金沙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受讓飛亞建設45%的股權;西鐵城受讓四川金沙45%的股權;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受讓高華科技另一股東汶川黑土坡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持有的10%的股權。合資公司注冊資本6500萬元。
并且四川金沙和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都是實物出資,只有西鐵城屬于增資,拿出了真金白銀2925萬元。但三方有個條件:如果高華科技未能和國家授時中心簽訂合作協議書,那么該合同解除。這意味著三方就是奔著和授時中心的協議書去的。
根據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吳貴臣的說法,國家授時中心在“九五”、“十五”規劃中申請過國家撥款建設低頻時碼臺。但2006年已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年,國家授時中心并未申請建臺經費。
另從時間來看,國家授時中心上報申請設立低頻授時發射臺之前,高華科技已經和國家授時中心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完成了自身重組??磥韲沂跁r中心似乎并未想要申請國家經費,而對經費來源已心有所屬。
又從高華科技的重組注冊資本來源來看,能夠建設預算為2000萬元的低頻授時臺也只有西鐵城。
于是西鐵城投入高華科技的資金是建設中國低頻授時臺的資金。該臺建設完成后,國家授時中心和高華科技通過掌握發射臺脈沖信號的長短等方式進行了編碼,通過這種方式控制信號的接收。
而國家授時中心也是可以得到好處的。按照協議,高華科技在取得低頻時碼臺的使用權后,每個解碼芯片要向國家授時中心繳納0.5元的使用費用。并約定,前兩年每年最低不得低于20萬元,以后年度為40萬元。
西鐵城三條賺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