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日落幕的第22屆中國(深圳)鐘表展上,與會的中國鐘表企業再次失望。會上,眾多本土制表企業呼吁公開低頻時碼編碼,以發展中國的電波鐘表業。但擁有低頻時碼使用權的西安高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高華科技)說“不”。
“為什么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的低頻編碼都是公開的,只有中國是封閉的?”深圳市伯尼鐘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福增在展會上向高華科技方面質問。得到的回復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
這指的是,高華科技和中國授時中心合作建設了低頻時碼廣播臺,而中國國家授時中心將這一廣播臺的獨家使用權給予了高華科技,其他企業若要生產自己的電波鐘表,必須向高華科技付費。
西鐵城掌控 “中國時間”?
“這提高了中國企業生產電波鐘表的成本。”深圳鐘表協會秘書長朱舜華說,其他國家的低頻時碼廣播臺都是政府投資,免費向社會發布電波編碼。
而高華科技的壟斷背后,是日本鐘表大鱷西鐵城。后者出現在中國電波表的各個方面,它參股高華科技,掌握了中國電波鐘表最核心的內容,并以此多方獲利。
鑒于電波鐘表在軍事、交通、金融方面的應用,業內對一家外資企業壟斷電波鐘表的做法也表現出擔憂:“如果敵人有不良企圖,很容易通過控制時間擊垮我們國家。”朱福增說。
不過,國家授時中心人士7月12日向本報記者回應說,“我們和高華科技只是合作關系,低頻時碼臺的所有權屬于國家授時中心,高華科技擁有的只是財產權。低頻發射臺向我國的自動化儀表、科教、軍事等發送信號的權利依然掌握在國家授時中心手里。”
西鐵城參股高華科技內情
如今,在日本、德國等國家,電波鐘表已經成為非機械表的主流,在售的石英鐘表、電子鐘表中,多數都具備接收電波,自動校時的能力,占比超過50%。但在中國,電波鐘表的發展舉步維艱。
所謂電波鐘表是指機身由原子時鐘和無線電接收系統組成,由國家授時中心發出準確時間,通過無線電接收系統接收、經CPU處理后顯示時間,電波表30萬年誤差不會超過一秒。簡單地說就是一種接受標準時間信息的電波后,可以自動校對時間的手表。
朱舜華介紹說,中國的電波鐘表的普及率連百分之零點幾都談不上。
事實上,中國電波表的研發并不落后。自上世紀80年代德國將低頻廣播應用于報時領域后。上世紀90年代,中科院旗下的國家授時中心也建立了試驗臺。1995年,國家授時中心也曾上報建立低頻時碼廣播臺,但未獲得當時的科技部許可。
這時,高華科技的前身,高華電氣和國家授時中心開始了接觸。因為國家授時中心前身為陜西天文臺,而高華電氣也是西安高新區旗下的國資企業,國家授時中心也希望通過企業力量將低頻時碼臺建立。1996年兩方簽署了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