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波鐘表是繼石英電子鐘表之后的新一代的高科技產品,它的出現開拓了時間計量的新里程,使精密時間的簡便自動接收、并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可能,從而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世界各國對電波鐘表極為重視,紛紛采取措施,以期盡早投入使用。 電波鐘表是在石英電子鐘表內增加了接收無線電長波信號、數據處理、自動校正的功能結構,這樣就能接收地面發射站以長波發送的標準時間信號,每只電波鐘表在接收到這一精確的時碼后,經數據處理器處理,即可自動校正石英電子鐘表的走時誤差,使每只電波鐘的走時都受統一精確的時碼控制,從而實現了所有電波鐘高精度的計量時間和顯示時間的一致性。 國外電波鐘發展概況 五十年代末,德國就在法蘭克福建臺,發射頻率為77.5千赫的長波時間信號。第一只作為商業用途的電波鐘誕生于1986年。除法蘭克福外,德國和法國又各建一個長波發射臺,發播信號已可覆蓋全歐洲,這為整個歐洲提高時間計量精度和時間顯示的統一創造了先決條件。德國榮漢斯公司生產的電波鐘已經上市并暢銷歐洲市場,電波鐘在歐洲鐘表市場占有率已達30%。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瑞士和日本等已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發射臺,而美國和日本最近更將發射臺的發射功率提高了幾倍。泰國、馬來西亞也在醞釀建設長波信號發播臺。 中國電波鐘的發展 國家授時中心(陜西天文臺)和國內外有關企業合作,致力推動中國電波鐘的發展。1994年完成可行性論證;1999年建成每天可工作5小時的試驗臺(100KW全固態發射機,發射頻率68.5千赫);2000年完成試播和部分外場測試,證明設計正確;同年,接收芯片。
研制成功,電波鐘樣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