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ute Ecole Arc Ingénierie汝拉地區工程師學院的一名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已經為復雜功能手表機芯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機械系統。
他們的想法是以擺線針輪減速器取代手表機械中的部分擺輪和小齒輪。
擺線針輪減速器,是由德國Lorenz Braren于1926年所發明并于1930年申請專利,最初是用于重型機械,特別是粉碎機械和大型拋物面的旋轉。
它包括四個主要元素:輸入軸,圓盤凸輪,齒冠和輸出軸。
原理
鐘表偏心套由輸入軸帶動,其中裝有圓柱滾環,在輸入法蘭上設置球軸承裝配而成。在圓盤凸輪的中心有一個裝有偏心輥的鉆孔,環繞圓盤凸輪的邊緣是一連串擺線針輪,其數量決定減速比。在中間,有一系列鉆孔與輸出軸連接。
環形齒冠的內徑的支撐了一系列的軸,在數量上超過圓盤凸輪上的擺線針輪一個。輸出軸里面裝有具有鞘的銷子的減速板。正是這些與扇形凹口嚙合的銷鞘組件絞大圓盤凸輪的邊緣。
原機心被應用于輸入軸而其偏心套使得圓盤凸輪圍繞齒冠軸轉動。由于軸數比圓盤凸輪擺線針輪多一個,每個偏心套旋轉時圓盤凸輪通過一個扇形凹口(一步)移動回來。
圓盤凸輪的統一的旋轉運動是通過每一個銷鞘組件傳送到輸出軸。減速比可以相當大,單級為85:1。
極優效率
擺線減速器的效率是出類拔萃的(每級95%),機心的傳輸運動只涉及軸承。嚙合針齒幾乎沒有摩擦!這種優勢和擺線針輪減速器的低慣性,使人們使用低功率的電機成為可能。
Christian Robert教授將擺線針輪減速機的原理應用于復雜功能手表機芯,并將其作為Haute Ecole Arc Ingénierie汝拉地區工程師學院制表微技術設計課程的一部分傳授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