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型的工程鐘,因為露天環境較為復雜,往往運轉一段時間后就會停轉,這成了工程鐘發展的瓶頸。王明德出生在一個鐘表世家,從小就對鐘感興趣。除此以外,他對電路、模具等也頗有了解。他說,如果沒有這些知識,他完成不了工程鐘的突破,如今很多外國人都欲偷拍他制作的鐘。
工作室的窗戶邊上,放著一個小盒子,長8厘米,寬5厘米,其用途在于接收太陽能,這是他從尚德公司買來的太陽能板,采集的電能可供一個普通工程鐘用上半個月。他的鐘還是雙供電的,如果沒有太陽,可直接用電源,他稱,自己的鐘非常節電,一年只需半度電就可完成運轉。他所制造的鐘主要是用于公共場合,比如車站、機場等地,他把這些鐘叫做工程鐘。他設計只要用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盒子就可遙控工程鐘,讓指針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然后在合適的位置停止。他的鐘甚至可連接GPS系統,通過衛星自動校時。而事實上,王明德說他的鐘每年的誤差只有一分鐘,這已經過了十多年的檢驗。
他手里正在忙活的,是為上海世博會一個客戶制作的地球鐘,上面會顯示不同國家的時間,他得意地說,里面的核心技術來自于他的杰作,對方找遍了各個國家都沒法制造出他這樣的鐘。最近7年時間中,他完成了自己的工程鐘系列,有適合于放在城樓上的鐘,有可放在辦公大樓內的鐘,有放在塔樓的四面鐘,還有雙面鐘,一共有近30臺。他對自己所制作的鐘很有信心,表示如果無錫機場等地方愿意接收,可以贈送一臺給對方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