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掛鐘滴答的腳步聲讓我想起了32年前的事,那時沒有鐘表,父親怕睡過頭,常常夜里起來幾次,出去看天色,判斷時間,很是辛苦。聽父親講,自從他當上小隊長,從來沒睡過一個好覺。后來,爺爺從母親嘴里得知這件事后,很是心疼父親,便把家里唯一的大件一臺老式掛鐘送給了父親。那個年代物資緊缺,家中能擁有這樣一個大件,可不是一件小事兒。“父親把這臺老式掛鐘搬到家里后,立刻在全村引起了轟動,很多人都來家里參觀。”它從此成了全村的第一臺鐘表,每天叫父親起床,也為大家報時。父親更是將它視為珍寶,掛在屋里最顯眼的位置。
其實,從外形上看,父親的老掛鐘可能并無特別之處。掛鐘高90厘米,寬40厘米,銅機芯,機芯殼上面有“德國造”三個大字,還有很清晰的數字編碼。外殼是棕色實木的,做工十分精細。鐘冠上有簡單的木雕花飾,鐘門的邊緣刻有精美的花紋。鐘的表盤是黃銅的,有二個指針。表盤的盤心兩邊各有一個弦眼(小棗般大),上弦用的。鐘擺也是銅質的。在我的記憶中,每隔15天,父親就要取來木凳站上去,打開掛鐘的玻璃門,拿起放在鐘座里的鑰匙(一個帶扁耳的小鐵管),先后插入鐘面上的兩個鐘眼,“格噠、格噠”地上發條。上緊發條的鐘可以連續走上15天,相當準確。
“滴答、滴答”,在父親裝滿回憶的那個老房子里,鐘擺一直在擺動,每過半小時就要報一次時,鐘聲悠揚響亮。如今,快半個世紀過去了,家里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老掛鐘早已過時了,很多人家里都丟掉了老式掛鐘,換上了樣式新穎、造型前衛的石英鐘。可是,父親卻始終舍不得把這臺老式掛鐘從墻上取下來。它就像是相伴多年的老友,見證著我和父親一家的悠悠歲月,傾聽著他們心中或喜或憂的旋律,而且始終虔誠地應和著:滴答滴答滴答滴答.......